在“老高考”文綜試題中,歷史選擇題的分值占了學科總分的一半,因此做好選擇題是高考歷史學科得分高低的關鍵之所在。但是在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選擇題是讓學生丟分較多并且較為頭痛的部分,究其原因除了基礎知識不牢固之外,沒有掌握好的解題方法也是其原因。
高考歷史選擇題失分的原因
在高考中,當水平相當?shù)膶W生在主觀題得分一個得10分,一個得9分,一個得8分的時候,學生在主觀題上得分的分差充其量也就是2分左右的差距,但是考生在選擇題上錯一個就是4分,兩個就是8分。
因此選擇題得分的高低就直接影響學生總成績的高低。在考試中,造成學生選擇題失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對題目所給出的材料閱讀不完整,不能掌握材料中的歷史情境,斷章取義。
2、僅憑材料中的一句話、一個關鍵詞解題沒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核心觀點。
3、審題不準確,看錯題目的設問要求造成失分。
4、不能將理論靈活運用,理論與材料、歷史現(xiàn)象脫節(jié)。
高考歷史選擇題分類
(一)史料主旨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史料主旨類選擇題是以歷史典籍碑刻類以及最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報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為載體而設計的考題,具有史料來源廣、原始性強、命題思路新、考查能力強、歷史主旨鮮明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一般運用“讀、找、聯(lián)、析”四步法解答。
“讀”就是閱讀題干文字史料,明確題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讀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內涵;
“找”是確定解答的關鍵詞,即求答項,明確求答的方向;
“聯(lián)”是根據解讀史料,確定題目考查的主干考點,關聯(lián)所學知識,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
“析”是據題干信息,遷移歷史知識和結論,分析備選項是否符合題干史料和題意要求,最后確定出符合題意的答案。
注意:
有時材料太長,觀點隱藏在后半部分,需要完整閱讀;
有時設問為否定式,需要標記設問關鍵詞;
常見的名詞在材料中有特定含義;
注意材料中時空限制和材料出處。
(二)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文字材料情境型選擇題一般是依托教材主干知識或重要歷史現(xiàn)象,運用文字材料敘述歷史現(xiàn)象或歷史結論,具有情境新、結論新的特點。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與文字史料型選擇題相似,但又有極大的不同。
讀:通過閱讀題干,確定歷史現(xiàn)象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聯(lián):根據題干情境,關聯(lián)相關歷史現(xiàn)象或歷史階段特征;
析:分析各備選項的內涵及其與題干情境的關系,運用歷史本質、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判斷和選擇。
(三)圖表類選擇題
【解題技巧】
1.“三看” :
①看圖表頭及出處:確定歷史事件、現(xiàn)象及歷史時期;
②看圖表中的項目:數(shù)據信息的時間、空間、數(shù)量的變化(升降);
③看圖表中的數(shù)據:觀縱橫變化并綜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現(xiàn)象。
2.“四注意” :
①注意圍繞數(shù)據而展開的描述性的語言;
②注意時間變化與數(shù)據變化的關系;
③注意分析數(shù)據變化的特征;
④注意分析數(shù)據變化的原因。
3.具體操作:
♦曲線數(shù)據圖“邊邊角角看拐點”;
♦柱狀數(shù)據圖“上下左右看趨勢”;
♦表格數(shù)據圖“縱橫馳騁看變化”;
♦餅狀數(shù)據圖“陰晴圓缺看大小”。
(四)概念型選擇題
【命題特點】概念型選擇題指對歷史基本概念進行闡釋的選擇題。題干中常見的提示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最準確的理解是”等。
【解題方法】
①背景分析法:歷史概念有其客觀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據歷史概念的時間和空間,聯(lián)系所學知識,直接選取合適的答案。
②本質定性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凡是與題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質不同的就要被淘汰。
③時空定量法: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使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qū)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
④理論分析法: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
(五)比較類選擇題
【命題特點】
比較就是將同類或者相近之間事物的對照,同類現(xiàn)象對照,也可以是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相繼出現(xiàn)社會現(xiàn)象的比較,找出其內在的聯(lián)系和差異,還可以是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間相似事件之間的比較,找出它們各種的異同。
【解題方法】
簡言之,就是找出最符合題目的選項。
一是注意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是"求同"還是"存異";
二是分清比較類型,明確是異同比較還是變化比較;
三是聯(lián)系所學,結合材料信息,在全面把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確立比較項,找到比較的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