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個人的感受分析,我把我聽聽力時的大腦活動分為四個層次或者說四個動作過程。
1 聽單詞:聽音辨詞
聽力的步就是根據(jù)聲音信號(同時也會根據(jù)我們本身對話題的內(nèi)容了解)辨識出單詞,這是基礎(chǔ)。所以單詞量與對詞匯的準確發(fā)音,以及相關(guān)討論內(nèi)容的知識儲備和常見聯(lián)想,是非常重要的。
詞很重要,但不是以準確的這個詞本身存儲到大腦中,而是產(chǎn)生對應的意象圖形便于理解。這解釋了我們能聽懂某個句子,但通常不會記得確切的用詞,也解釋了為什么生物、地質(zhì)等自然科學類的講座對于很多人來說比較簡單,而心理社會類的講座比較難,因為自然科學類的詞多是具象詞,而且意思單一,且相關(guān)話題發(fā)展比較好預測,更容易在大腦中產(chǎn)生對應的圖像,相比抽象詞多難以處理的人文學科對于理工科的孩子們要簡單很多。
2 聽句子:以意群為單位吸收理解信息
在信息理解的時候,大腦并不是在處理單獨的詞,而是處理一個個意群單位,獲得整體所傳達的大意。對于短句,我們聽起來自然很輕松。對于復雜的、或包含從句的長句,就需要能夠準確快速地根據(jù)語法進行斷句,并能根據(jù)語法銜接將每層意思以恰當?shù)姆绞浇M合疊加起來形成完整的意思,這對于語法基礎(chǔ)和反應速度有較高的要求。
舉個栗子:
So we would say that/ this whole area /over
which it migrates/ is its habitat/ because on this long distance journey/, it needs to come down/ to feed and sleep /every so often, right? (TPO3-Lecture1 Humming Bird)
He liked to show small underwater creatures, /displaying /what seemed like familiar human characteristics –/ what we think of /as unique to humans.(TPO3-Lecture2 Underwater Film)
3 聽重點:對下文進行內(nèi)容預測/與上文信息進行對應
首先要明確不是每句話都重要,一個句子中也不是每個詞都很重要,要區(qū)別真正重要的內(nèi)容和輔助的、過渡的、裝飾的、鋪陳的表述。同時聽力中講座者經(jīng)常會改變語言組織方式或者用不同的方式重復強調(diào)某個觀點,這也會使我們聽起來比較輕松,抓住核心重點就行。當然,不同的聽力信息密度也是不同的,信息密度高的講座很少會讓聽者有消化細節(jié)喘息的時間,給聽者帶來較大的壓力。
判斷出重點信息之后,可以積極預測接下來的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去驗證信息并繼續(xù)這個過程。有時候也要思考所聽到的信息是否與之前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聯(lián)系,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系。
舉個栗子:
Some of the world’s oldest preserved art is the cave art of Europe, most of it in Spain and France. And the earliest cave paintings found to date are those of the Chauvet Cave in France discovered in 1994. And you know, I remember when I heard about the results of the dating of the Chauvet paintings, I said to my wife, “Can you believe these paintings are over 30,000 years old?” And my 3-year-old daughter piped up and said, “Is that older than my great-grandmother?” That was the oldest age she knew. And you know, come to think of it. It’s pretty hard for me to really understand how long 30,000 years is too.(TPO3-Lecture3 Chauvet painting)
這一段中,核心信息其實只有old, chauvet
painting,其它都是輔助性的內(nèi)容。
4 聽結(jié)構(gòu):形成結(jié)構(gòu)
任何信息都是有其邏輯組織的,我們對讀到的、聽到的,要能理出它的邏輯結(jié)構(gòu),對于我們要說的、要寫的,要能預想好整體思路。無論是對話還是講座,聽力都不是一片混沌,而是可以按照話題區(qū)分出層次,每個層次又有自己的組織發(fā)展方式。我們聽的時候,就要思考句子的目的是什么,討論的話題是否有了轉(zhuǎn)變,某句話是作為觀點還是作為支撐,某個例子的作用是什么,出現(xiàn)了并列詞序數(shù)詞是在對哪個觀點進行列舉呢。
有了結(jié)構(gòu)意識,能形成結(jié)構(gòu),才能聽完之后對所聽內(nèi)容感覺清晰簡潔。
舉個栗子,下面是我的學生聽完TPO26-L2 Carbon
Cycling后寫的的結(jié)構(gòu),十分清晰,當然她的聽力后來都是滿分。能夠?qū)懗鼋Y(jié)構(gòu),對于自己的學習以及老師對聽力問題的診斷是非常有幫助的。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聽一下,關(guān)注講座的結(jié)構(gòu)。
最后我們來做個總結(jié):聽力不是被動的信息接收,而是相當主動的信息分析過程。我們在聽的時候,大腦應該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用這個方法再去感覺一下聽聽力的奇妙吧。
以上就是中山美聯(lián)英語為您提供雅思聽力應該怎么聽?有哪些提分方法?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請進入雅思欄目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