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閱卷時間短,任務重,評卷人少,對于閱卷老師來說,電腦評卷下的腦力、視力勞動都很繁重,在此情況下,高考作文能否吸引老師的目光,讓他認真仔細地讀你的作文,開篇的出語不凡顯得尤為重要,一起來看看幾種作文開篇的方法技巧。
一、開門見山亮立意
1. 懸念導入,吸引讀者
高考作文在開始寫之前,不妨用3-6分鐘精心構思,用懸念導入,這樣容易抓住人們閱讀時的好奇心理,吸引人們閱讀,從而達到良好效果。
例:很小很小的時候,總是喜愛看媽媽穿白色的裙子,她那么美,那么快樂,被媽媽牽著小手好幸福好幸福!那時候,媽媽就是我心中的天使。然而媽媽卻愛親昵地叫著我:“安琪,你是天使!”
我不是天使,要不被接進天堂的怎會是媽媽,而不是我呢?(廣東高考滿分作文《我是天使》)
2、對比見義,順勢入題
如2019年浙江高考佳作《擇而聽之》的開篇:只聽取讀者的意見,你的作品會失去屬于自己的味道;一味地堅持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會使讀者無法理解。所以對待“讀者”,我將選擇去傾聽他們的聲音。
作者通過對比分析“只聽取讀者的意見”和“一味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兩種不同做法帶來的不同弊端后,順勢表明自己的思辨性立意,呼應標題。
二、精彩修辭添氣勢
1.修辭開篇,展示文采
修辭是語言運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動而又貼切的修辭手法的運用常能使語言增添許多風采。在高考作文,你若能熟練運用修辭手法,定能使文章增色添輝。下面舉例中,運用比喻、排比,使語言形象生動、氣勢暢達、音韻和諧。
例:千載風雨興衰,你,靜靜地貯立于萬千蒼生之上,仰天長望,唯有無字碑留下了你的浩嘆。撫摸著那凹凹凸凸的碑身, 滄桑而感慨,你,只是略略揚起那時柔時剛的嘴角。此時,風,依舊凜冽;蒼穹,依舊浩渺,你無語,碑無字,卻完整地記下了你的不凡,青史依舊為你長流,在那 看似空白的無字碑上,卻無限延伸著你——那個唐朝女皇的博大與智慧。(福建高考滿分作文《點點空白 悠悠情思》)
2、引用、反問
如2019年全國Ⅰ卷高考佳作《不稼不穡,難成棟梁》的開篇:我們知道“環(huán)衛(wèi)工人見過凌晨四點半的街道”,也看到食堂掛的“恒念物力維艱”,還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但我們真正懂得勞動的意義嗎?真正踐行了勞動精神嗎?
作者古今結合,用三處引用提示勞動的艱辛,然后再用兩個反問句,引發(fā)讀者思考。
3、引用、對偶
如2019年全國Ⅰ卷高考佳作《人生在勤,不索何獲》的開篇:《管子》有言:“一農(nóng)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饑寒。管仲又說:“倉廩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耕織不僅是衣食之源,也是禮儀文明的基礎。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勞可安邦。
作者開篇先引用古語,通過正反兩方面對照突出不勤的后果和勤勞的好處,借此引出勤勞之于人生和國家的意義,句式對偶,表達凝練。
4、設問、排比、比喻
如2019年上海高考佳作《珍惜“中國味”,弘揚“中國味”》的開篇:音樂是什么?音樂是寂寞的呼喊,排憂解愁;音樂是寒冬的陽光,溫暖身心;音樂是叮咚的山泉,解人寂寞;音樂是璀璨的煙花,點亮理想;音樂是變幻的光影,撼人心魄……。由于音樂,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充實更有趣;由于音樂,我們的日子變得更滋潤更豐盈;由于音樂,我們的情操變得更高尚更靈動!
作者先對概念進行設問,用比喻兼排比形象表現(xiàn)音樂多方面的功能,再變換形式,用一組排比句闡述音樂的功能,語言顯得靈動活潑。
三、巧用由頭說開去
1、故事常識
可以是上文所舉的寓言故事,也可以是某個歷史事件、生活常識等。如2019年北京高考佳作《文明的韌性》的開篇:額爾金勛爵在圓明園漫天大火中囂張的獰笑,定格了歷史的殘忍。“我好恨,恨我沒早生一個世紀。”百年后曉樺遲到的宣戰(zhàn),變成了最絕望的文字。王圓箓用空洞的眼神望著二十九個大木箱,目送斯坦因車隊載著這些稀世文物在沙漠中遠去,古老文明的傷口正留著鮮血,一如當年沙漠中最凄艷的晚霞。
作者開篇用形象的語言再現(xiàn)兩組屈辱的歷史鏡頭,后文在此基礎上轉入論述中華文明如何與“撼動中華我們文明的一切勢力作斗爭”,以此論證中華文明的韌性。這一“由頭”能引發(fā)讀者的沉痛思考,給人強烈的歷史縱深感。
2、時事現(xiàn)象
可以是當下的一個時事熱點,也可以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社會思潮。如2019年天津高考佳作《愛國就須愛英雄》的開篇:掃雷英雄杜富國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讓戰(zhàn)友退后,自己前去檢查,結果身負重傷,失去了雙手雙眼。3年來他1000余次進出生死雷場,從走上雷場開始,“讓我來”就伴隨著他的掃雷生涯。
3、文藝經(jīng)典
可以是文學、繪畫、影視等文藝作品中的一個人物、精彩片段、特寫等;也可以是自己閱讀、觀賞文藝作品時的體會。如2019年江蘇高考佳作《“江南七怪”的組合魅力》的開篇:新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熱播,作為一個鐵桿“金迷”,我也借機重溫了這部名作。看著看著,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武功平平的“江南七怪”,何以在偌大的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
者以文藝作品中“江南七怪”這個由頭談起,通過設問引起思考,為后文提出“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發(fā)揮合力”的觀點做鋪墊。
4、生活感悟
可以是個人生活經(jīng)歷感受,可以是觀察、審視自然后的體悟,也可以是現(xiàn)實中凡人小事帶來的感觸。如2019年上海高考佳作《自觀,他觀,再自觀》的開篇:在巴赫和貝多芬的樂譜背后,我們能聽見多瑙河潺潺地流動;在非洲鼓密集的敲打聲背后,我們能看見淳樸熱忱的非洲人舉著火把歡快地跳舞……正是這樣接觸他國音樂、異域音律以后,我們才能看見他者與自己的區(qū)別,從而對中國味的音樂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識,進而更有目的地去尋找中國味的音樂。辨識音樂的方法,實則也是我們認識事物的途徑。
作者用形象描述句列舉“我們”聽他國音樂的感受,并聯(lián)系材料,在第二段進行分析,由此引出最后一句的觀點,大大增強了內(nèi)容的可讀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