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是一門注重語言表達的工作,很多的播音主持人在進行播音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語音的問題,然而播音就是一門需要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的工作。對于語言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在播音中對于大家常見的問題,下面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播音中常見的語音問題吧。
播音藝考生語音練習常見問題
1.字音不準
這種情況多出自方言區(qū)的播音主持。有的人僅掌握了漢語普通話的語音系統(tǒng),而哪個字發(fā)什么音并沒有一一對號入座,難免會在發(fā)音時出現(xiàn)誤差。隨時查閱字典是解決字音不準最簡單的辦法。
2.吐字無力
字與字之間界線不清,含混一片,字音粘連,字音扁,顆粒感差,不飽滿。嚴重時,甚至產生吃字現(xiàn)象??沙浞掷?ldquo;口部操”來鍛煉唇舌力度和靈活度,堅持每天做兩次口部操,將對提高唇舌力量,規(guī)范吐字發(fā)音大有幫助。
3.吐字含混
吐字含混不清往往是韻母發(fā)音不準造成的,而韻母多由“i、a、u”這三個元音組成,所以,適當擴大“i、a、u”這三個元音在口腔中的距離,加大發(fā)這三個元音的力度,從而使他們的發(fā)音對比加強,便可改善這一狀況。
4.吐字不圓潤
復合元音韻母發(fā)音時加大舌的動程可增加吐字圓潤感。即使單元音韻母,在發(fā)音時,舌頭也應在本音位范圍內做適當滑動,以增加字音的流動感。另外,歸音不到位及聲調幅度過小,也會影響吐字圓潤。
讀錯易讀錯的字音大全:
1、第四聲錯讀成第三聲
這個主要是北方方言口音以及根據(jù)北方方言口音演化而來的臺灣國語讀音:
比“較”(錯讀作“腳”);
“檔”案(錯讀作“黨”);
圍“繞”(錯讀作“擾”);
不“亞”于(錯讀作“雅”);
“暫”時(錯讀作“攢”);
“混”亂(錯讀成第三聲,沒有這個音的字),
“復”雜(錯讀作“斧”)。
然而,沒有人會把“復習功課”說成“斧習功課”吧!也很少有人把“亞軍”說成“雅軍”吧!
2、第四聲錯讀成第一聲
這個主要是南方方言特別是上海方言的誤導:
“挫”折(錯讀成“搓”);
內“疚”(錯讀成“究”);
“咎”由自?。ㄥe讀成“究”)【“疚”和“咎”,很可能與“追究”的“究”字弄混了】;
“框”架(錯讀成“匡”);
“肖”像(錯讀成“消”);
號“召”(錯讀成“招”)。
【甚至有不少初中生會把“按照”讀成“安照”!】
3、第四聲錯讀成第二聲
這個絕對是上海方言誤導:
打“烊”(錯讀成“洋”,而其實這個詞本就來自上海方言,在上??谝衾锼粽{接近“洋”);
“媚”俗(錯讀成“眉”);
友“誼”(錯讀成“移”,這個錯誤簡直是太多了);
“徇”私枉法(錯讀成“尋”,可能把“徇”和“循”搞混了)。
4、第三聲錯讀成第二聲
這個主要是早期演員表演臺詞時有的演員為了說臺詞順溜、不拖腔,養(yǎng)成的強行把第三聲發(fā)成第二聲以加快說話速度的毛病,也就是“戲曲腔”惹的禍:
“脊髓”(兩個字都是第三聲,但如今有人兩個字都讀第二聲,也有人“脊”發(fā)對了。“髓”依舊錯誤地發(fā)第二聲);
“骨”頭(錯讀成第二聲,當年話劇臺詞“硬骨頭六連”發(fā)的就是第二聲,好像比第三聲聽著更順溜);
“靡靡”之音(錯讀成“迷”)。
以上就是杭州天下藝考培訓學校為您提供播音藝考生語音練習常見問題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學習資料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