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家也能做好的幼小銜接訣竅:面對即將到來的小學生活,孩子可能會感到陌生和緊張。因此,家長應當與孩子進行溝通,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入學心態(tài),初步了解小學生活,從而降低他們的焦慮感....下面是詳細的介紹。
方法一:重視習慣的養(yǎng)成
生活習慣
在幼兒園階段,孩子們通常在8點半入園,11點吃午餐,下午3點吃點心,4點半離園。而小學生活則大不相同,孩子們需在7點半前吃完早餐到校,12點10分下課吃午餐,1點開始課外輔導,2點20分開始下午的課程,5點10分放學。
學習習慣
在幼兒園,孩子們以游戲為主,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耍,甚至在課堂上也能自由走動交流;然而在小學生階段,孩子們需要集中精力跟隨老師的教學,不能在課堂上交頭接耳,學習也變得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整理習慣
之前,家長常幫助孩子整理書包和玩具,孩子們甚至可能沒有自己的書包;但小學生需要自己整理學習用品,如課本、作業(yè)、文具等,如果整理不好,就可能在學習中出現(xiàn)遺漏。
培養(yǎng)孩子的作息、學習和整理習慣,能幫助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生活,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二:注重逐步過渡
事物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過程,學習也是如此。即使是心理成熟、自控力強的成年人,學習新技能、適應新環(huán)境也需要時間,從基礎開始逐步提升。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學習,心理尚未成熟,更需要逐步適應。因此,不應期望短時間內(nèi)完成幼小銜接工作,而應該放慢步伐,延長適應時間。
比如,可以將原計劃的1至2個月延長至5至6個月,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嘗試、練習和糾正錯誤,也能更多地體驗學習過程中的樂趣;家長也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正如《不搶跑也能超越》一書的作者楊霞所言,學習并非短跑,而是馬拉松。幼小銜接是這場馬拉松的起點,不應急于教授孩子大量知識,而應讓他們充分理解后再繼續(xù)前進。
俗語說,慢工出細活,幼小銜接也需要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更有效、更快速地實現(xiàn)目標。
方法三:挑選恰當?shù)膶W習材料
很多家長認為,幼小銜接就是提前學習小學一年級的內(nèi)容,因此市面上很多幼小銜接課程也是基于一年級教材。然而,對于學齡前兒童,我們應該選擇既能滿足他們喜歡游戲式學習的需求,又能提供知識拓展的學習材料,并確保難度適合他們的年齡階段。
以上就是重慶三中英才中小學輔導學校為您提供家長在家也能做好的幼小銜接訣竅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方法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