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好話?常言道:言為心聲。與人交流和溝通,態(tài)度是最關鍵的。不管你是否有意識,你的態(tài)度都會在你的身體語言與口語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傳達給對方或更多的聽眾。以小編的認知和理解,講好話應具有以下15種基本的人生態(tài)度:
1.真誠:真實誠懇、信守承諾
真心實意,坦誠相待,從心底感動他人而最終獲得他人的信任。
真誠在內心就是純凈無染,表現(xiàn)于外就是真實不虛、率真自然;如此則心懷坦蕩正直無私。因此,真誠就像陽光雨露般,能溫暖人心,凈化心靈。與真誠相伴的是信用。真誠的人信守承諾,勇于承擔,不逢場作戲,不虛與委蛇。沒有惺惺作態(tài),沒有虛情假義,沒有逃避推脫,更沒有奸詐坑害。
也許有人會問:在商場上利益與真誠真的可以并存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在單個的生意談判時,你不可以沒有策略地把自己的底牌直接打出去,但這并不妨礙我們真誠地與對方交流,并達成合作,促成雙贏。
2.激情:狂熱的生命沖動
與激情相關的詞匯是熱情、熱愛、狂熱。激情是生命力的一種巔峰表現(xiàn)。
生活的本質是平淡無奇的,但要讓生活的過程變得豐富多彩,需要激情與創(chuàng)意。一個人擁有激情,就能戰(zhàn)勝一切,就能達到目的。
古今中外所有偉大的創(chuàng)造,多由激情引發(fā)。大眾與精英、凡人與偉人都可能擁有激情。生活、工作、學習、創(chuàng)業(yè)都需要激情,如果沒有激情,生活不僅沒有意義,而且不可能達到你所預期的某種高度、某種境界。
3.寬容:原諒,饒恕,不予以計較追究
生活需要寬容。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不如意,每個人都會有失敗。誤解、謾罵、忘恩負義,都不去計較,其實就是一種寬容的智慧。以一種博大的胸懷和真誠的態(tài)度寬容別人,就等于送給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禮物。寬容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境界和意境,是人的涵養(yǎng),它是處世的經(jīng)驗,待人的藝術,為人的胸懷。只有寬容地看待人生和體諒他人時,我們才可以獲取一個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歡樂與友愛之中。
4.善良:純真溫厚,沒有惡意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作家雨果說得好:善良。他認為,“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yōu)于偉大的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良、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
5.責任:分內應做的事情
什么是責任?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擔應當承擔的任務,完成應當完成的使命,做好應當做好的工作。
責任是一種客觀需要,也是一種主觀追求;是自律,也是他律。一切追求文明和進步的人們,應該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覺悟,自覺自愿地履行責任。
6.堅持:堅定不移,意志力的完美表現(xiàn)
每天都吃飯不叫堅持,每天都不吃飯那才叫堅持。堅持是成功的代名詞。生活中,我們不是缺少目標,而是缺少堅持。歷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業(yè)的人物,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輕易為“拒絕”打敗,不達成他們的理想、目標、心愿就絕不罷休。有了堅持不一定成功;但沒有堅持,就注定失敗。
7.智慧:俯仰天地,洞察人心
有智慧的人看得更深遠,更透徹,比蕓蕓眾生活得明白,能正確看待人生、面對現(xiàn)實、懂得取舍。當然,東方人所理解的智慧主要指“計謀權術”,西方人所理解的智慧則主要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而我們今天所需要的智慧,是二者的融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智慧;人情練達,世事洞明,也是智慧。
8.創(chuàng)新:生命有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新,意味著身邊有許多人認為你不現(xiàn)實,你在做夢,你完全是異想天開。
創(chuàng)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現(xiàn)形式??v觀歷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無不是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第一個用鮮花來比喻少女的人,被譽為天才,第二個則被譏為庸才,第三個就被斥為蠢材。為什么?因為后來者不懂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是一種極其寶貴的精神,它要求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因循守舊,至少要有一種懷疑、質疑的態(tài)度,另辟蹊徑、超越他人。
9.禮貌:個人修為涵養(yǎng)
人的潛意識里可能都渴求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賞識,于是產(chǎn)生了禮貌。禮貌可能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它可以幫我們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講求禮貌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在今天的商業(yè)社會里,傳統(tǒng)的禮儀文化不斷被人們發(fā)掘出來并光大發(fā)揚。在商務活動中,除了專業(yè)知識外,還要講求語言的表達手段和技巧。滿足需求,讓客戶感到受益;禮貌熱情,讓客戶感受尊重;貶己敬人,給客戶留足“面子”。禮貌不失為商務人士獲得成功的一把金鑰匙。
10.自律:遵循法度,自加約束
中國人最大的毛病是,有規(guī)定不愿執(zhí)行,有規(guī)矩不想遵守。一些硬性的規(guī)定在西方國家里被嚴格遵守著,但到了什么都“有特色”的國度,很輕易地就被打破了。
約束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主要是指法律、法規(guī)、紀律和各種管理制度。另一種是內在的,主要是指思想覺悟和道德修養(yǎng),如信仰、理想、原則、榮辱評價、利害分析等。
一個人如果只有外在的約束,他可以進步,也能成功,但那總是有限度的。如果再加上內在的約束,也就是自律,變被動為主動,他的進步與成功才能達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11.謙卑:謙虛,不自高自大
謙卑是一種姿態(tài),謙卑是一種睿智,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謙卑是對他人的尊重和禮貌,是一種人際交往的準則和儀式,更可內化為一種人生態(tài)度。它顯示了一種寬廣的胸懷,也不在勢高一等的人的面前畏縮。正是因為許多人無法真正理解它的含義,所以才變得虛榮、自負。
謙卑要求我們不斷地自責自省。那些冷漠傲慢的成功者很容易遭受人們的冷眼及突然的失敗,而那些表現(xiàn)出謙卑和愛心的成功者則得到人們加倍的尊敬和愛戴,并因此獲得持續(xù)不斷的成功。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大智若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謙卑做人,努力精進。不要認為謙卑是愚蠢的行為,要知道,真正的有修養(yǎng)的人、有文化的人、功成名就的人是最謙卑的。
12.個性:鮮明的、特立獨行精神面貌
什么叫個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xiàn)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
個性一詞通常有兩種用法。一種是名詞,正如前面所用。另一種則是形容詞,比如稱某某人“很有個性”。說實話,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因為傳統(tǒng)文化的約束,因為教育體制的偏差,都變得很沒有個性,看上去缺少激情、循規(guī)蹈矩、按部就班,顯得過份內斂,不懂彰顯個性。
一般來說,鮮明的、特立獨行的個性容易給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個性則很難給人留下什么印象。你需要什么樣的個性呢?
13.學習:不斷超越自我
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習是動物和人與環(huán)境保持平衡、維持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條件,也是適應環(huán)境的手段。人類的學習需要個人的自覺行動,積極參與,主動獲??;吸收的內容可以是知識、技能,也可以是智慧。學習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養(yǎng),優(yōu)化人的心理素質,提升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
知識經(jīng)濟迅速崛起,對企業(yè)提出了嚴峻挑戰(zhàn),現(xiàn)代人工作價值取向的轉變,終身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等當代社會主流理念,都對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冒險:挑戰(zhàn)生命潛能
冒險精神并不等于莽撞。真正的冒險者行動有明確的目的性,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愿意承擔責任。為了達到目標,勇于承擔風險。競爭使他感到興奮,面對殘酷的競爭,他毫無懼色。這種性格的人總在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我是否已做好準備,在充滿危機與挑戰(zhàn)的情況下承擔領導責任。”
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對任何危險的事物都不會感到恐懼,即使偶爾有,他們最終也能戰(zhàn)勝這種心理,重新投入戰(zhàn)斗。他們不會因為擔心對肉體和生命的威脅放棄追求,而是會接受挑戰(zhàn),充滿信心地迎著危險和困難勇往直前。
15.感恩:積極地面對人生
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對我們有恩情!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個智慧的人,不應該為自己沒有的斤斤計較,也不應該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脹。學會感恩,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謝生活給你的贈予。這樣你才會有一個積極的人生觀,保持健康的心態(tài)、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fā)我們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以上就是成都思訓家演講口才培訓學校為您提供如何講好話?講好話必備的15種人生態(tài)度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拓展訓練欄目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