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給孩子治療感冒是比較綠色的療法,對孩子沒有任何副作用,小兒推拿治療感冒的四大手法包括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揉耳后高骨等。開天門,推坎宮主要是治療因受涼引起的風寒感冒。運太陽和耳后高骨是熱性穴位,治療效果非常好。
一、運法。
運法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端在穴位上作由此及彼的弧形或環(huán)形推動。運時指面一定要緊貼穴位,力度宜輕不宜重,運法是所有手法中力道 最輕的,比推法還要輕柔。速度要緩慢而不能太快,比如運內(nèi)八卦,一定要輕柔緩慢,以手掌有一點酥酥麻麻的感覺最佳。 運法的頻率大概為每分鐘80一120次。
二、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重重的掐穴位。運用掐法時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壓重刺,不能爆發(fā)用力,更不得摳動而掐破皮膚。
掐法是強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點刺穴位,是“以指代針”之法,臨床上這種方法常常用于急救。
掐的時候力道要又快又重,掐后在穴位上繼續(xù)用揉法揉一揉, 這樣能緩解不適。
三、捏法。
捏法是用拇指指側頂住皮膚,食指、中指前按,或者食指、中指在后,拇指在前,三指同時用力捏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
捏時次數(shù)及用力大小要適當,兩只手交替呈直線進行,不可擰轉,也不能間斷。常用來捏脊。操作時可以捏三下提拿一下,稱“三捏一提”。
四、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兩指相對用肋(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對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 做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時肩臂要放松,腕關節(jié)自動發(fā)力,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要斷斷續(xù)續(xù);用力要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不可突然用力。“ 拿法”通常對穴位的精準度要求不高,但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應用于頸項、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較豐滿的部位。
五、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或小魚際緊貼皮膚,稍為用力下壓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皮膚產(chǎn)生一定的熱量。擦時可以力氣稍微大一點,動作要連續(xù)不斷,壓力要均勻而適中。不論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應直線往返,不可歪斜。頻率約為每分鐘100次左右。
六、搓法。
搓法小兒推拿很少用,是用雙手的掌面夾住或貼于一定部位,相對用力作快速搓轉或搓摩,并同時作上下往返的移動??梢杂秒p掌小魚際(手掌內(nèi)側,即近小指的一側肌肉隆起的部分)夾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單掌貼于某部位作單向搓摩。"搓法” 用于上肢時,要使上肢隨手法略微轉動;"搓法"用于腰背、脅肋時,主要是搓摩動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脅肋及四肢。
以上就是成都中醫(yī)大針推院產(chǎn)康培訓中心為您提供小兒推拿知識:小兒推拿常見的手法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請進入學習方法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