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發(fā)現(xiàn),孩子會說話,吐字也清楚,就是說起話來,老是出現(xiàn)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沒有條理。有些家長很苦惱,自己也嘗試了許多辦法,可效果就是不理想。自尊心強的孩子,會覺得自己很丟人,連個話都說不好,越來越不想開口說話。
家長急,孩子委屈無助。其實,話說不好的人,不在少數(shù)。話會說,卻說不好,就是我們常說的語言表達能力差。孩子如果不是聽力的問題,說話顛三倒四、無條理就是感統(tǒng)失調中,前庭平衡功能失常造成的,這時候就需要對孩子進行感統(tǒng)訓練。
沒有接觸過感覺統(tǒng)合知識的家長,就會好奇,什么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話說不好,與前庭又有什么干系呢?別著急,往下看。
前庭平衡
在我們大腦后下方腦干的前面,有個微小的雷達式感應器官,叫前庭神經(jīng)核,以此組成的神經(jīng)體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覺。前庭覺是大腦功能的門檻,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臉部正前方視、聽、嗅、味、觸訊息,并作過濾及辯識再傳入大腦,使大腦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別成長后的視、聽性質的學習,前庭覺的影響最大。
由于前庭是大腦門檻,整個身體的觸覺、關節(jié)活動訊息也必須在此過濾以選擇重要的訊息作回應,所以前庭覺必須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協(xié)調,才能正確辯識身體的空間位置,這便是所謂的前庭平衡了。前庭平衡功能失常,信息無法進行處理正常,信息混亂,孩子自然就會邏輯思維混亂,說話顛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語。
相比于觸覺和本體感,前庭覺早在懷孕9周就開始操作,直到年老壽終。而其他視、聽、觸感覺則在出生以后才開始發(fā)展功能的,而且都重疊在前庭感覺之上。如果前庭功能不正常,其他感覺也都可能有輕重失常的情形。因此感覺統(tǒng)合失調的孩子不管是情緒和行為問題,首先要引導他前庭功能正?;?。
那么,在感統(tǒng)訓練中,如何提高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呢?懸吊式訓練便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懸吊式訓練中,主要用到三種感統(tǒng)教具:網(wǎng)纜、豎抱筒和橫抱筒。因為感統(tǒng)的三大體系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進行前庭刺激的訓練中,也會對孩子觸覺和本體感的發(fā)展有好處。
網(wǎng)纜
主要適用于多動癥、身體協(xié)調不良、觸覺敏感的兒童,強化前庭刺激及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
感統(tǒng)訓練流程:
(1)讓孩子坐在網(wǎng)纜中,進行前后180°或360°的搖晃和旋轉。
(2)以腋下為標準,讓孩子俯趴在網(wǎng)纜中,進行前后搖晃和旋轉。在孩子俯趴的網(wǎng)纜練習中,還可以讓孩子練習認知和抓握的訓練。
(3)讓孩子躺臥在網(wǎng)纜中,進行旋轉和搖晃。
豎抱筒
主要適用于身體協(xié)調不良、觸覺敏感的孩子。通過嘗試高度收縮的肌肉運動,促進前庭—固有感覺體系的活化,并強化觸覺體系,使得孩子在搖晃中前庭可以獲得大量的刺激。
感統(tǒng)訓練流程:
(1)讓孩子彎曲身體,雙手抱緊圓筒,雙腳以筒底邊為支撐點緊緊夾住,進行前后左右的搖動或連續(xù)旋轉。在旋轉的過程中,順時針和逆時針要交錯進行,也可以做360°的大回轉。
另外,旋轉不宜太快,并觀察孩子可能產生的反應,如眼睛、意識或者平衡。旋轉后,完全不眩暈或眼陣持續(xù)較短的孩子,完全沒有的,說明孩子前庭體系遲鈍。
(2)讓孩子站立在豎抱筒上,雙腳夾住圓筒,雙手抓住上端的繩索,訓練孩子只用一只手抓緊繩索,另外一只手抓握物體。表現(xiàn)好的孩子,還可以加入撞擊教具的練習。
橫抱筒
主要適用于多動癥、身體協(xié)調不良、觸覺敏感的孩子。嘗試高度收縮的肌肉運動,促進前庭—固有感覺體系的活化,并增加觸覺刺激和本體感刺激,在搖晃中可改善運動企劃能力。
感統(tǒng)訓練流程:
(1)讓孩子俯趴在筒上,并雙手雙腳抱住圓筒,進行前后左右搖晃。3分鐘進行一次循環(huán),如此共5~8次。也可以在搖晃的過程中,練習一手抓握教具。
(2)讓孩子橫坐在圓筒上,進行前后左右的搖晃。
(3)5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站立在圓筒上,以蕩秋千的方式進行訓練。
(4)兩個孩子背靠背橫坐在圓筒上,進行前后左右的搖晃。
以上就是重慶金色雨林少兒感統(tǒng)訓練中心為您提供什么是前庭平衡功能失常?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咨詢問答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