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發(fā)的《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指出:“3—6歲是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基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鍵階段。”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基石,特別是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個人衛(wèi)生習慣對于幼兒入學適應更為重要。
1、獨立意識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師,要慢慢地學會自理生活、學習和勞動,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要培養(yǎng)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學會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jiān)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做好什么時候不該做什么事,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
2.自律能力
家長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律能力,這樣可讓孩子能夠很好控制自己,不會因為喜歡什么想要什么而哭鬧。比如孩子穿著剛買的衣服都不想拖下來,但是他想吃西瓜,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讓孩子把衣服脫下來之后再吃,這樣就不會讓新衣服弄臟。這樣孩子知道了把新衣服脫下來就是一種自律的表現。學會自律是孩子走向獨立的第一步。
3.學會關心他人
在生活中家長們都很關心疼愛孩子,也要嘗試著讓孩子學會關心他人。比如說爸爸下班回家非常的累,這時可以躺在床上對孩子說自己好累讓孩子幫著你按摩下,孩子再幫你按摩的時候你要很高興的感謝,這樣孩子嘗試到了關心他人的快樂就會繼續(xù)下去。這樣會使孩子逐漸的學會關心他人,可以開始自己做事了。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在生活中很多事情習慣了讓爸爸媽媽幫忙,有時候很簡單的事情都要家長幫忙,這樣下去會讓孩子永遠也獨立不了。家長們可以讓一些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自己來做,比如孩子穿衣服的時候襪子掉在地上了,非得要爸爸媽媽幫忙撿起來,其實自己是可以辦到的,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5.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養(yǎng)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顧。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學會自己睡覺起床,脫穿衣服鞋襪,鋪床疊被;學會洗臉、漱口、刷牙、洗手、洗腳、自己大小便;學會擺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學會洗簡單的衣物,如小手絹、襪子等。
6.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
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guī)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和玩具;學會使用剪刀、卷筆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制作簡單的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