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考作文題,大至國家命運,小至日常生活,收放有度,舒卷自如;可高歌猛進,可沉吟詠哦,剛柔相濟,虛實相生;歷史、現實、未來;國家、他人、自我;演講辭、發(fā)言稿、慰問信、觀后感、漫畫作文、議論文、記敘文、材料作文……你能在百花齊放中發(fā)現出題者對“大我”和“小我”的兼顧,也當思考在這樣的價值引領之下,什么樣的作文才能技高一籌。
一、審題要有眼光
考場作文審題,要練就一雙慧眼,不僅對中心詞要仔細推敲,對字眼要仔細揣摩,就是對修飾和限制類的詞,也要特別注意,格外留神。而對比喻、雙關、引申類的詞語,更要小心揣摩。
1.要準確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內涵。
2.把握概念對象之間的有機聯系。以短語形式出現的題目,有多個概念,多個概念之間往往有著修飾、限制、因果等關系,若只注意所謂的“中心詞”,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顧,就容易偏離題意。
3.看清副詞隱藏的信息和要求。副詞出現在題目中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是體現著一定的要求,有時還是一個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虛詞不“虛”,副詞不“副”,必須重視。
4.把握比喻意義,準確開掘本體。有的作文題是題中一個詞是喻體,有的則是整個短語是喻體。審讀的關鍵是仔細研讀并善于發(fā)現提示語中的關鍵語句,善于把形象性強、意義較“虛”的詞語與社會生活和自身經歷準確地對接,自然地而不是牽強地由“虛”而“實”,開掘出與喻體相匹配的本體。
5.把握關系,協調比例。關系型作文題關涉到的對象之間,有時候是主從關系,有時候是并列關系,有時候是因果關系,關系不同,寫作的重點和比例也會有所不同。
二、立意要有深度
所謂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主題;所謂的“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主旨。古?常言“意猶帥也”,就很精辟地說明了“意”在寫作中的統領地位,也強調了立意在寫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個人的思想深度會在其作品的立意中呈現出來。
立意有深度,文章才大氣。
巴爾扎克說:“你要想成為一個小說家,先得成為一個哲學家。”
深刻的思想并非只能在經典名著當中獲得,有時候一個笑話,一則寓言,一篇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理解。作者深刻的思想不會受文體的局限,它總能以種種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怎樣才能讓考場作文在立意方面成為亮點呢?
1.鞭辟入里顯深度。
停留于生活的表象,文章的立意當然就顯得膚淺。認識生活越深刻,文章的價值就越高。那些思想有深度的作者,總能透過表象看本質。寫人,則會點明支配人物一切言行舉止的思想內驅力;敘事,則會表現事件最具啟發(fā)意義的價值;狀物,則會發(fā)現事物的審美價值,或寄托某種深刻的情感;議論,則會揭示矛盾的本質,捕捉內在的邏輯聯系。
2.觀照現實出深度。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優(yōu)秀作品特別注重立意的現實針對性:或者提出對某類社會現象的獨到見解,或者引入與時俱進的嶄新理念。選取典型事例來對比說理,從而觀照現實,就會富于警策,極具深度。
3.求異思維拓深度。
避開常見的思維模式,別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的立意往往能贏得好評。
三、選材要有新意
只有那些新鮮的素材,才能夠吸引讀者。怎樣才能做到選材有新意呢?可以考慮“兩最”原則:“最遠”和“最近”。最遠——時間最遠,空間最遠。即發(fā)生在最久遠的時代的最古老的故事,或者發(fā)生在離我們本土最遠的異域的故事。最近——時間最近,空間最近。即發(fā)生在最新近最熱門的事件,或者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最切近的事件。最遠的故事,最有吸引力,最有時空的深邃感;最近的故事,最有說服力,最具震撼效果和現實意義。力避那些陳詞濫調,千萬不要動不動就把屈原陶淵明牛頓愛迪生拿出來說事兒。
除了上述三個方面以外,還應加上三個方面:“擬題有智慧”“開頭有意境”“結尾有余味”。另外,必須熟悉每一種文體的特點(尤其是交際語境的應用文體,近幾年比較熱門)。
以上就是邯鄲勵學個性化培訓學校為您提供高考作文輔導:2021高考作文如何技高一籌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學習資料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