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了自助式學習的能力,孩子就能開始發(fā)展自我,通過主動的學習和自我指導,形成真正屬于自己的長遠目標和解決當下問題的能力。自助式學習是什么呢,其實這是一個關于“邊界感”的問題,在學習生活中,孩子要在他的生活中面對兩個問題:
A、哪些事情是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xiàn)的?
B、哪些事情是需要通過外部協(xié)作才能實現(xiàn)的?(如果要和他人合作,我應該有什么樣的立場,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
而這兩個問題,在少兒編程的學習過程中,皆有對應的典型場景。
1. 編程引導孩子進行深度思考
一個編程課題對應著一系列的問題,孩子要想完成這個課題,他知道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的想清楚了問題之間的內在關系和邏輯,才能確認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
這是一個“向內求”的過程,反復的,階梯式的深度思考,會讓孩子開始有概念,有對自己能力邊界的認知,他們不再輕易的煩躁,也不再輕易的放棄,他們知道“向內求”的結果是一定有收獲的。
從有序性、邏輯性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并且通過自己主動探索,行動,獲取反饋,這就是一個“自助”的過程。學會主動深度思考是一個開啟自我發(fā)展的里程碑,這是自助式學習的第一道大門。
2. 主動發(fā)起或參與合作,同樣是一種自助能力
自助式學習不是指完全依靠個人能力進行學習,在面對一個課題需要團隊合作的情形下,擁有求助和合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同樣是一種“邊界感”。而在少兒編程學習的過程中,“項目式學習”是非常常見的,通常需要孩子與團隊成員、各種資源、工具進行互動配合,孩子們需要共享idea,需要語言交流溝通,也需要分工合作,這個過程無論從知識層面還是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層面來講,都是意義重大的。主動的發(fā)起合作或者參與合作,也是一種自助,重在培養(yǎng)出這個意識和動機,而不是具體的學習形式是否獨立。
學習編程對調動孩子綜合能力的需求是很高頻的,同時學習場景也是多變而豐富的,從“向內求”和“向外求”兩個維度,能驅動孩子去判斷“邊界”,做出真正意義上“自助”的判斷,并主動去執(zhí)行。編程從來就是一件非常主動的事情,這也呼應了一個學習者的基本態(tài)度——只有足夠的主動,我們才能真正的幫到自己。
這是一個一生的成長課題,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種下“主動性”,才能長出“發(fā)展性”。
以上就是成都童程童美少兒編程培訓為您提供編程可以幫助孩子進行“自助式成長”的全部內容,更多內容請進入學習資料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