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紙尿褲就成為了需要告別的存在,可對于教孩子自主上廁所的事情,很多父母都感到頭疼,覺得無從下手。那么究竟要怎樣做呢?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孩子要怎么進行如廁訓練。
1、訓練孩子憋尿40分鐘
要教會小朋友使用衛(wèi)生間的一個前提是要弄清楚孩子是否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膀胱。換句話說,孩子能憋尿了嗎?能憋多久?如果孩子的膀胱肌沒有發(fā)育好,那么就是說學習使用衛(wèi)生間還為之過早。
那么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具備了膀胱控制呢?采集數(shù)據(jù)就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從給孩子換上干凈的紙尿片開始,每30分鐘查看一下孩子是否有排尿。采集大概3-5 天的數(shù)據(jù)之后,家長們應該就會知道多久排尿一次。如果孩子可以保持至少40分鐘不排尿,那么孩子在生理上已經(jīng)準備好了。
2、給孩子準備自己的馬桶
給寶寶準備一個造型可愛、顏色艷麗的專屬小馬桶,寶寶對屬于自己的東西都有占有欲,而且他們也能聽懂和理解父母說的話。
所以買來一個馬桶,并且告知寶寶這是專屬于他的,然后再告知這個馬桶怎么用,還能讓寶寶坐在上面體驗一下。
剛開始,寶寶可能不脫褲子就坐上去了,但是放心,有拉拉褲在,不怕。而后提醒寶寶:如果需要用小馬桶,一定告訴媽媽,讓媽媽幫助他脫掉褲褲之后再用,一步一步來,寶寶就會用馬桶排便了,并且知道有屎尿的時候喊媽媽。這時候就能給寶寶脫掉拉拉褲了。時間久了也會自己脫褲子了。
3、及時獎勵孩子出現(xiàn)的如廁行為
出現(xiàn)期望行為時,及時鼓勵孩子
在早期的如廁練習中,獎勵孩子每一個微小的成功,這對后面能夠養(yǎng)成上廁所的行為非常重要。
使用代幣
家長可以主動發(fā)起小活動,使用孩子喜歡的小貼紙鼓勵孩子上廁所的行為,當孩子已經(jīng)能夠獨立完成如廁時,家長可以逐漸把小貼紙撤銷,使孩子的如廁行為在沒有小貼紙的情況下也能夠維持。
視覺支持
把獎勵和如廁活動時間表聯(lián)系起來,把獎勵的圖片貼在使用廁所如廁的后面,讓孩子理解先上廁所然后才可以得到想要的獎勵。
4、鼓勵引導孩子正確表達
教他用簡單的語言表達意愿
讓口語能力有限的孩子在想上廁所的時候,使用能夠讓他人理解的語言方式表達出來非常重要。
圖片溝通
當孩子有需求時,能夠讓孩子來點擊選擇,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家長他的需要。
讓孩子體會感受
要讓孩子能夠有機會辨別想上廁所是一種怎樣的感覺,然后經(jīng)歷使用廁所后的放松的感覺,這種放松的感覺逐漸演變成孩子的一種自然強化,而增加使用廁所小便的行為。
以上就是重慶康語兒童語言康復中心為您提供如何孩子告別尿不濕,掌握上廁所技能?的全部內(nèi)容,更多內(nèi)容請進入咨詢問答 查看